好文推送

出海欧盟的“合规三连击”:从虚假折扣到数据隐私

发布日期:2025-09-24 阅读量:105 来源:炜衡杭州律师事务所

近几个月,中国知名快时尚平台 S 在欧洲市场接连遭遇重罚。三张罚单横跨 消费者保护、数据隐私、绿色营销 三大领域,给所有出海企业敲响了警钟。


一、案例警示:三张罚单,三大领域
? 法国 DGCCRF(消费者保护)
“虚假折扣”被罚 4000 万欧元。监管发现,S 平台的“原价”并非真实历史售价,而是人为虚高。根据法国《消费者法典》转化的欧盟“Omnibus Directive”,促销参考价必须基于过去 30 天的最低价,否则属于误导。
律师解读:这是电商企业最容易忽视的地方,中国电商常见的“先涨后降”促销逻辑,在欧洲就是违法。
? 法国 CNIL(数据隐私)
“未经同意强制加载 Cookies”被罚 1.5 亿欧元。在用户点击“拒绝”之前,平台后台仍自动植入广告追踪 cookieGDPR 明确规定,除必要 cookie 外,所有跟踪与广告 cookie 都必须基于用户的自由、明确、知情同意。
律师解读CNIL 过去已对 GoogleMeta 等多次开罚,S 的罚单表明,中国出海平台同样要面对最严格的隐私审查。
? 意大利 AGCM(广告营销)
“绿色漂绿”被罚 100 万欧元。S 在广告中声称“环保袋 100% 可降解”,但检测结果显示仅约 30% 材料符合欧盟标准。根据欧盟《不公平商业行为指令》,环保、可降解、碳中和等声明必须有可验证证据支持,否则属于虚假或误导性宣传。
律师解读:欧盟正把“绿色合规”作为监管重点,漂绿已成为和虚假折扣一样严重的违法行为。


二、三大合规红线
1. 折扣必须基于真实最低价
? 法律依据:欧盟Omnibus Directive”,法国《消费者法典》实施细则。
? 监管逻辑:消费者基于“原价”判断折扣力度,虚构原价直接影响消费决策。
? 企业风险:不仅面临高额罚款,还可能触发消费者协会集体诉讼。
2. Cookies 必须用户同意
? 法律依据:GDPR 6 + ePrivacy Directive
? 监管逻辑:个人数据属于用户,企业必须取得明确、积极的授权。
? 企业风险:GDPR 罚款上限是全球营收的 4%,且可能跨国协同执法。
3. 绿色声明必须可验证
? 法律依据:欧盟《不公平商业行为指令》+ 各成员国消费者法。
? 监管逻辑:绿色消费被视为欧洲转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,任何“漂绿”都被视为对市场秩序的破坏。
? 企业风险:环保合规不仅关乎罚款,还可能导致供应链、渠道方解除合作。


三、合规漏洞的“多米诺骨牌”
在欧盟,合规风险往往不是单点爆发,而是呈现出“连锁反应”:
一旦在某个成员国被开出罚单,其他国家的监管机构很可能迅速跟进。例如,法国 CNIL 的决定一经公布,德国、西班牙的数据保护部门就会以同类标准启动调查。与此同时,消费者协会也可能乘势发起集体诉讼,要求索赔虚假折扣或环保宣传带来的损失。更严重的是,一旦企业被贴上“不透明”“不诚信”的标签,市场信任会迅速崩塌,渠道方、合作伙伴乃至普通消费者的信任都可能在短时间内流失殆尽。
律所解读:在欧盟,合规问题往往会产生传导效应,从行政执法到民事诉讼再到商业合作终止,企业可能在短时间内遭遇全方位冲击。

四、给企业的启示
1. 促销合规
? 用系统自动锁定过去 30 天最低价,避免人工操作的漏洞。
? 在市场宣传审核环节增加合规把关,禁止“史上最低”等无法验证的表述。
2. 隐私合规
? 在开发阶段嵌入 GDPR 要求,用户未同意,不得加载广告追踪。
? 建立可追溯的“用户同意记录”,满足 CNIL 的审计要求。
3. 绿色合规
? 每一个环保或可降解的说法都要有第三方检测或认证作为支撑。
? 对外宣传必须量化、具体,避免“模糊化、绝对化”的环保口号。


五、总结
平台 S 的“三连罚”不是偶然,而是欧盟立体合规体系的必然结果:消费者保护、数据隐私、绿色营销环环相扣,任何一个环节的漏洞,都可能触发连锁反应。
对中国出海企业而言,合规不再是“成本”,而是“市场准入门槛”。能否把规则内化为业务逻辑,决定了企业能否在欧洲长期存活。
 
一句话结论:在欧洲市场,透明与合规才是新的竞争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