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文推送

境内外信托怎么选?五大维度帮你看清差异

发布日期:2025-09-10 阅读量:75 来源:徐润律师

导语:

在财富传承和资产配置的实践中,“境内信托”与“境外信托”往往被视为两种不同的工具。前者强调在境内法律框架下的资产隔离和风险防护,后者更突出跨境传承与全球配置的灵活性。

那么,企业主和高净人士究竟该如何选择?本文从法律底层逻辑出发,从功能定位、资产隔离、税务处理、监管环境和适用场景五个维度分析,帮助您更清晰地理解不同信托制度的适配场景。


一、底层逻辑差异:法律制度决定功能边界


信托的核心是“财产权转移 + 受托人管理”。但境内外的法律框架,决定了信托能发挥怎样的作用:

境内信托:基于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》(2001),最初用于规范信托融资业务,近年来才逐渐拓展至家族信托领域。

境外信托(香港、新加坡):源自普通法体系或融合成文法,立法核心是保护信托财产独立性,已有 200+ 年实践,制度更为成熟。



二、境内外信托的 5 大核心对比


  1. 功能定位差异:境内“融资+隔离” vs 境外“传承+全球配置”

维度

境内家族信托

香港/新加坡家族信托

核心功能


1. 境内资产隔离(股权)

2. 短期现金管理(部分信托公司提供理财)

受益人分配(如子女教育金)

1. 全球资产传承(如境外股权、保单)

2. 遗产税规避

跨境资产配置(对接海外基金、房产)

资产类型

边框/背景是设置在单元格上的

以境内资产为主(人民币存款、境内股权、A股股权);境外资产需外汇合规(如QDII)

以境外资产为主(港股、海外房产、离岸股权);可持有全球资产,无外汇限制


2. 资产隔离效果:境内 “登记生效” vs 境外 “司法认可”

资产隔离是信托的核心价值(“企业破产 / 个人负债,信托财产不被执行”),但效果取决于信托财产的 “独立性” 是否被司法认可:

境内信托:

? 《信托法》第16条规定信托财产独立,但需通过《信托登记管理办法》完成登记,才能对抗第三人。

? 实务中,未登记的现金、珠宝类财产,可能被法院认定为“未完成财产权转移”。

境外信托:

? 香港《信托法》及新加坡《信托法》明确:信托财产独立于受托人财产,信托财产不可被受托人债权人追索。

? 香港高院、新加坡MAS在多个判例与监管要求中,都支持只要信托文件合法,信托财产即独立的观点,但同时强调受托人必须独立核算信托财产,确保其不被混同执行。


3. 税务处理差异:境内“口径未明” vs 境外“优惠明确”

境内信托:

? 目前对家族信托收益尚无专门税制。通常采取“穿透原则”,由受益人就分得的收益申报个税。

? 多数情况下参照 20% 的比例征收,但不同地区税务机关在实务中可能存在差异。

境外信托:

? 香港:2006 年已取消遗产税,无资本利得税,非香港税务居民的信托收益一般不在香港征税。

? 新加坡:对非居民的信托收益多免税,也无资本利得税。

特别提醒:若受益人为中国税收居民,仍需在境内申报全球所得,不能简单理解为“完全免税”。


4. 监管环境差异:境内“强牌照” vs 境外“强责任”

境内信托:

? 监管主体是银保监会,信托公司必须持牌。

? 集合信托受“200人/300万起投”限制,家族信托门槛通常在1000万元人民币左右。

境外信托:

? 香港由 SFC、新加坡由 MAS 监管。

? 两地均强调受托人的谨慎义务和透明度:香港 SFC 要求受托人“为受益人最大利益行事”,新加坡 MAS 则要求每年审计信托财务。


5. 适用场景:谁更适合你?

资产类型/需求

推荐信托类型

理由

境内房产、A 股股权、人民币现金

境内家族信托

1. 信托登记制度覆盖这些资产,隔离效果明确;
2. 司法管辖在境内,处理纠纷更高效。

境外房产、香港股票、离岸公司

香港 / 新加坡家族信托

1. 无外汇限制,可持有全球资产;
2. 税务优惠(无遗产税、资本利得税);
3. 司法更认可信托独立性。

遗产规划(避免子女争产)

境外家族信托(若有境外资产)/ 境内信托(若全境内资产)

境外信托可指定 “分配条件”(如子女 30 岁后才能领钱),境内信托也支持,但境外更灵活。



三、关键风险提示:境内外信托的 “雷区”


1. 境内信托的“登记依赖”风险:若资产未登记(如现金),司法可能不认可“隔离效果”—— 比如 2023 年上海中院案例:某企业家的现金家族信托,因未在中信登(中国信托登记公司)登记,被法院执行用于偿还个人债务;

2. 境外信托的“司法冲突” 风险:若信托持有境内资产(如上海房产),境外信托文件可能与境内法律冲突 —— 比如香港信托约定 “房产由次子继承”,但境内《民法典》规定“子女平等继承”,可能导致纠纷;

3. 境外信托的“受托人选择” 风险:境外受托人若不专业,可能导致信托财产损失 —— 比如香港 SFC2022 年处罚某信托公司:因未尽职调查,导致信托资金被诈骗,罚款 50 万港元。



四、给高净值人群的建议


1. 若资产主要在境内:优先选用境内家族信托,确保资产有效隔离;

2. 若有境外资产或想做全球传承:选香港 / 新加坡家族信托—— 税务优惠 + 司法成熟;

关键提醒:无论境内外信托,信托文件的 “条款设计” 比 “信托类型” 更重要—— 比如境内信托可约定 “企业破产时,信托财产不用于偿债”(需符合《信托法》),境外信托可约定 “受益人离婚时,信托收益不分割”(香港《婚姻法律程序与财产条例》支持)。



五.结语:境内外信托不是 “谁更好”,而是 “谁更适配”


境内信托是 “境内资产的安全锁”,境外信托是“全球资产的传承工具”。两者并非谁更好,而在于谁更适配您的资产结构与家族需求。高净值人群需根据资产分布、需求(隔离 / 传承 / 税务),选择对应的信托类型 —— 核心是 “用对的制度,保护对的资产”。